新闻资讯
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制造顶尖产品为经营宗旨!

首届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讨会成功召开

2月6日,由石墨邦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创新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江苏溧阳市召开,与会人员超过700人。

大会主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致辞


溧阳市政府副市长:陈峰致辞


 石墨邦CEO:刘荣华致辞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是我国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我国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的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项目“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中提出,到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 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 元/瓦时,安全性能达到国标要求。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要求,202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期望达到350Wh/kg。


上海交大杨军教授-《硅负极的材料设计与粘结剂选择》


Sunnyside Technologies,lnc Steve Chu-《Industrialfabrication of the nano-Si and SiO》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发进展》


WildcatDiscovery Technologies Li Bin-《Accelerating Silicon Anode Development》


 清华大学魏飞教授-《流化床法SiNx、SiOx碳负极材料批量制备与性能研究》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石墨烯及硅负极材料在能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夏永高研究员-《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深圳市博亿化工方舒-《砂磨机在硅碳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硅具有最高的理论嵌锂比容量(4200mAh/g),脱锂电位低,加之丰富的资源、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是我国新能源领域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而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能否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满足各类应用的综合技术指标,并有效避免体积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实现我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应用领域技术腾飞的关键。


华南师范大学侯贤华教授-《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及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陈浩森副教授-《硅碳负极材料力学/电化学耦合实验和仿真研究进展》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刘萍博士-《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薄膜负极材料开发进展》


石墨邦CEO刘荣华-《我国硅基负极领域的专利现状及分析》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林建研发副总裁-《比克高容量硅基负极的应用开发进展》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杨茂萍研究院副院长-《硅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张家港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甘朝伦总经理助理-《硅基锂离子电池体系电解液的研究》


天奈(镇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毛鸥副总经理-《导电剂在硅基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的性能分析》


江苏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刘柏男技术总监-《高首效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对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发由来已久,但应用进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和突破。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与国内外知名的锂电池研发公司上海杉杉、深圳比克、合肥国轩等围绕硅基负极材料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了沟通和交流。大会报告围绕纳米硅、硅合金、氧化亚硅及其它形式的硅前驱体,不同微观结构和组成的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及复合材料的高水平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硅负极相关应用需匹配的电解液、导电添加剂、粘接剂、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各类正极材料,高能量密度电芯的设计、制造、化成工艺、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硅负极材料及电芯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以及目前采用硅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切磋。